父辈亲情“惹哭”观众 “嵌入式”视角还原“那天那时”
电影《解放·终局营救》讲述了两个父亲的故事,一个想尽一切办法把宝贝女儿救出去,另一个要在战火中找到自己失踪的儿子。然而他们两个的目标都没有实现,反而命运交错在一起,去完成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李少红坦言,两个父亲角色的亲情部分是当初看剧本时最打动自己的部分。最后的“重组家庭”是千千万万父辈们牺牲换来的。他们是我们延续下来所有家庭的一份子。那时的父辈们如今已经90多岁了,他们像一座山一样极尽所能地保护我们。
在常晓阳眼中,战争片的目的是牢记历史不忘使命,传承革命前辈的精神,传播爱和希望。其他主创们也都有自己的看法。这部电影令钟汉良回想起了父辈们,他们不懈的努力和无私的付出令人尊敬。同时他也表示如果大家真的被这个电影感动了,希望大家好作品和好朋友一起分享。身为父亲的周一围对影片中两位父亲角色的做法十分感同身受。而钟楚曦一语道破了这部电影最大的“回忆杀”是让在场的每一个人想起了父亲对自己的爱。作为一个“隐藏很深”的好人,潘斌龙认为他所饰演的万三虽然是个财迷,但依然帮助大家做了很多事情。正如演员郭秋成所言,影片中的每个角色都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和父辈们的付出和牺牲相比,演员们再辛苦都值得。在当天首映礼现场,有不少观众表示,片中真实的战争画面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观众坦言,影片对于情感的表现细腻感人,戳中了每一个平凡人对和平与希望向往的心。
李少红在现场分享了拍摄期的故事。平津战役发生的时候就是跨年,正好下着雪,剧组拍摄的第一场戏时天降大雪,和当年的情景非常吻合。影片的军事顾问也是当年参加过这场战役的老兵,对整部电影的指导非常大。“城市战争”是电影《解放·终局营救》的一大特点,“空间感”是影片着重体现的部分。不论是高处建筑、街巷、还是下水道、河道等地点,硝烟与战火无所不在。李少红表示影片最难拍的还是战争中的运动镜头,希望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嵌入式”战争视角。为了最大程度再现当时的老天津城,制片人沈羽倩坦言,剧组不仅真实还原了劝业场、百货大楼、西开教堂等当时的地标性建筑,并且按照1:1比例还原重要战场——解放桥。大到城市置景,小到土木石块,剧组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一丝不苟地去还原“那天那时”。整个故事两队人马从街道打到楼顶,再从楼顶到地下,之后又从船上到电车和商场……险境求生是傅亨最大的感受。虽然戏份不多,但王迅表示大家记住了马婶的样子自己就很知足了。王锵饰演的“新兵蛋子”葛贵忱也是那个年代对解放这件事怀揣希望与热忱的奋斗青年。
“跨年之战”一战功成 战时无名之辈不应被遗忘
电影《解放·终局营救》以平津战役总攻前夕为背景,讲述了解放军炮兵侦察连连长蔡兴福临危授命,率领解放军炮兵侦察兵马宝树、解放军炮兵见习参谋葛贵忱,和解放军炮兵报务员廖枫组成解放炮兵侦察别动队,他们潜入天津城,遇到遭暗算成为通缉犯的国民党军需官姚哲,在挟持姚哲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一系列真相渐浮水面的故事。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七十年前,这场战役发生的时候正逢跨年,电影《解放·终局营救》的首映也承载着这份厚重的历史意义。与以往“大格局”视角战争影片不同的是,电影《解放·终局营救》将镜头对准了大时代下的普通人,呈现了他们在战争摧残下命运和情怀的故事。尽管片中的角色都是无名之辈,但在某种意义上,他们又都是扭转战局的关键人物,而这些人,不应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