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苦难,犹见甘来 北京师范大学 金融学院 2018级 李寒蒙
半生浮华,半生坎坷 北京师范大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 2017级 刘源
……
听闻诵读声,每位入场嘉宾循声望去,十几位青年学生,系着红色丝巾,手捧书籍,诵读这本书的篇目。这场景,为会场增添了几份静穆。这是2020年1月6日,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举办的一场新书发布会和一项大型社会倡导活动的启动现场。青年学生手中的书籍,是《100个百岁老人的传奇》。
当100个百岁老人的头像依次呈现在大屏幕上时,现场所有的人为之震撼。屏幕上的100个百岁老人,都是普通人,却有着不平凡的百年人生。《100个百岁老人的传奇》,是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招募北京师范大学100余位志愿者,为全国100位百岁老人撰写的传记合集,1月6日首发面世。
在发布会暨启动仪式上,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理事长兼秘书长汪文斌向全社会发出爱心倡议:“为父母写传记 用墨香传孝心”——在2020年春节,倡导全社会的青年人都能够像北师大学子一样,和父母、老人进行一次深入贴心的沟通交流,听父母讲故事,为父母写传记。同时,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设立了“银河系”敬老公益基金,面向全社会公开募捐,“新年第一捐,百善孝为先”,倡议社会,把新年的第一笔捐款,捐赠于敬老爱老公益事业。
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魏礼群,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决策咨询委员会执行副主任戴桂英,
中国言实出版社副总编辑李满意,北京广播电视台城市广播台长李革,《传记文学》主编斯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副院长、教授赵秋雁,北京师范大学团委书记于小雷,立德社工联盟主任张跃豪,百岁老人家属代表屈晓霞,大学生志愿者、居民志愿者等社会各界人士及首都百余家媒体参加活动。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理事长兼秘书长汪文斌向全社会发布倡议,副秘书长陈志朝介绍项目,副秘书长马景主持仪式。
从0到1 开拓孝爱新方式
“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庭和睦、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的基本要素,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情怀的感情基础和道德基础。当今,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预计到202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人。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要求构建家庭支持体系,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形成老年人、家庭、社会、政府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如何更好地关心关爱老人,成为摆在每个人面前的社会问题。孝爱的方法有很多,但什么才是行之有效、老少皆可受益的呢?
据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副秘书长陈志朝介绍,2019年3月,基金会经过前期调研论证,用独特的视角,创新的方式,立足人人可做、人人能做,注重双向受益、形成风尚,创设了“为父母写传记”大型社会公益活动。2019年5月,基金会工作人员先行采访了一位百岁老人宋光明。这次采访,是一次深入调研,也是一次成功探索,项目组从采访、拍摄、写作各个角度,总结出经验,形成了完整的传记采写课件,为后续活动提供了借鉴。
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决策咨询委员会执行副主任戴桂英说,“听故事 写传记”可让青年人有感悟,让老年人有传承,是一种孝爱的新方式。中华民族,根深叶茂,生生不息,苦难与辉煌,都体现在这些老人身上。不忘初心,需要体味他们的故事;牢记使命,需要传承他们的精神。
从1到100 零零后对话零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