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的记忆中,一年一度人们津津乐道的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于上世纪的1983年,实则不然,1956年春节大联欢才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录的春节联欢晚会。
在那次春晚上,很多文艺界大师出镜,可谓名家荟萃:老舍、巴金、梅兰芳、侯宝林、钱学森、华罗庚……
它在精心编排后通过独特的形式播出,用胶片记录了一段云蒸泉涌、激情飞扬的岁月。
彬彬济济的幕前影片镜头从天安门广场绚烂的烟花,转向高挂写着"春节大联欢"灯笼的会场门前,跟随着熙攘的人群步入会场,里面坐满了人好热闹,彼此分享着新年到来之际的欢乐。
这时一群带花帽梳长辫身穿民族服饰的姑娘从楼梯上走下来,而一位身材高大、面容清秀的男子走到台上。
他是这出晚会的男报告员,当时长春电影制片的演员郭振清,时年28岁的他在1955年上映的《平原游击队》中所塑造了游击队队长李向阳这个角色,深受大江南北观众喜爱。
郭振清唤起坐观众群中一个面庞圆润可爱的姑娘,她是当年26岁的郭兰英,看起来还青春洋溢的她早已通过优美的歌声广为人知。
女报告员安琪上台,向大家播报戏曲节目开始。这部《1956春节大联欢》,众多戏曲名家和经典戏剧剧目走出剧场,借由胶片拍摄成影像,更多人得以欣赏到他们的绝代风华。
第一位出场的是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扮演反抗封建婚姻的刘巧儿,那一年新凤霞28岁,逼真的舞台场景和新凤霞完美的表演,带着观众走进了这个勇于追求自由恋爱的姑娘。
"这一次我可要自己找婆家"的经典唱白,使得刘巧儿这个艺术形象成为新中国第一部法律《婚姻法》颁布后新中国妇女解放的象征。
第二个戏曲节目是越剧《春香传》,当时王文娟和徐玉兰作为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前往援朝前线进行慰问演出。
她们一直改编了在朝鲜半岛家喻户晓的《春香传》,舒展柔美的朝鲜舞与韵味浓郁、婉转动听的越剧唱腔完美融合。
之所以在这场晚会演出这个剧目,是为了抚慰那年除夕之夜仍在冰天雪地中驻守的中国志愿军战士。
曾奔赴朝鲜战场演出慰问的还有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周信芳两位大师,1955年正是梅兰芳与周信芳舞台生涯的五十周年。
花甲之年的周信芳先生带来了一段唱、念、做、打俱佳的名段表演《四进士》;接着他登台亮相的是梅兰芳先生。
梅先生说过"我承认在我一生所唱的戏里边,《宇宙锋》是我下得功夫最深的一出。"。
这出戏吸收了昆曲的身段、步法与表情,结合偏向唱工的京剧,难度极高,他带来的就是这出反封建的经典剧目。
晚会的后段由侯宝林表演自己赶到会场演出一路经历的情景剧串联,相声表演艺术家侯宝林、郭启儒带来的相声是《夜行记》。
这部作品因宣传1955年颁布的新中国第一部交通法而创作。侯宝林以独特的形式出场,从古彩戏法大师杨小亭的杂技箱中走出来,掀起了整场晚会的高潮。
这次大联欢,集结了当时新中国最优秀最杰出的艺术家,他们全身心投入表演,将表演中的每一个精彩瞬间都保留在这卷黑白胶片里。
场晚会十个节目中共有六个有传统艺术表演相关,个个精彩纷呈,也是因为那个时代对传统艺术的尊重与欣赏,才会涌现出那么多大师与经典。
藏龙卧虎的嘉宾之所以说这场晚会星光熠熠,不仅因为有众多艺术家精彩献艺,在这场春节大联欢上,还出现了一些特殊的嘉宾。
打开这出晚会的演职员表,还有几个熟悉又令人充满敬意的名字:
作家:老舍、巴金、周立波、杜鹏程、郭沫若,巴金在朝鲜战争爆发后两次前往战场,写下多部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其中就有改编为经典电影《英雄儿女》的《团圆》。
由郭沫若带领了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和学者:
数学家华罗庚、历史学家范文澜、原子核物理学家赵忠尧、真菌学家戴芳澜,赵忠尧先生的女儿赵维勤因参演《祖国的花朵》也出现在晚会中。
赵维勤之后继承了父亲的物理事业,成为了一名高能物理学家;还有一位,44岁历经重重磨难回到祖国怀抱、第一次在新中国度过春节的空气动力学家钱学森。
这也是他归国三个多月以来第一次在众人面前亮相,坐在他身旁的是他的夫人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