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东
大部分时间,他都跟朋友待在船上,手机没有信号也没有网络,有时会根据天气情况决定是否踏上也许从未有人登陆过的冰山。“事与愿违,在这次寻找创作灵感的旅行中,我没有写出任何作品。北极有着比创作更重要的东西,不是倾诉,原来我更需要放空,心无杂念地溶入进这一片纯白色里。”
极昼现象让张亚东置身于一片白茫茫的世界,遥远的北极给了他包容,也留了些距离。这似乎也像是张亚东对待生活和世界的方式,热爱又疏离。
“凑在一起玩儿,就挺好”
张亚东从小就特别羡慕可以一个人关起门来做的工作,小时候他承包了学校的黑板报,一个人画画、写内容,自得其乐。
现在他每天都在工作室里花大量的时间练习,和乐器在一起能让他找到像挚友和家庭的感觉。
“他是音乐里的大孩子”,“工作室就是他的游乐场。”张亚东的老朋友、DJ张有待说,在堆满了乐器的工作室,能让张亚东有安全感。
中国新闻周刊正是在张亚东的工作室见到了他,从全世界收集来的乐器安置于各处,沙发旁摆着一架年过60依旧可以弹的电钢琴,老乐器的音色和质感让他沉迷。
张亚东13岁就进了歌舞团,靠音乐养活自己。那是一段“穷开心的时光”,没有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他全靠自己记谱子,自学乐理知识,然后把谱子拿去给乐队排练。
那会儿周围人的生活水准都差不多,谁要是会弹吉他,大家就会觉得这人真了不起,“因为除此之外也没有其他东西可以炫耀一下,毕竟吉他是一个比钢琴便宜很多的乐器。”
那时他们演给朋友们看,既开心也叛逆。每个人都用最尖锐、坦率的方式表达自我,这是一种超过音乐和语言的情绪,纵然可能每一句话都听起来让人不舒服,但他就是喜欢那种状态。大家能凑在一起玩儿,就挺好。
直到现在他都不喜欢别人叫自己老师,“如果叫老师,就不好意思犯错了,可我总是犯错。”
近期的综艺《乐队的夏天》请了很多音乐圈里的老牌乐队,在华语音乐在主流话语中渐次撤退到边缘位置的这些年,很多音乐人除了玩乐队,还在做程序员、设计师、导演……有一些声音将音乐人的生存境遇呈现为悲情和无奈。
但张亚东并不这么认为,“这些乐队里的成员都是爱思考的人,他们离开乐队之后就没法混得很好吗?才不会。”
的确,新裤子乐队的主唱彭磊在视觉影像方面另有一番天地,面孔乐队的贝斯手欧洋也有自己的live house。
“他们都是可爱的,有趣的。”张亚东说。“来疏亲”
如今50岁的张亚东冷静、理性、寡言,在综艺中担纲“超级乐迷”,总是安静聆听,偶尔科普知识,口头禅是“特别好”。
尽管对同业者怀抱理解和知遇之情,可张亚东不混圈子,出现在综艺舞台上的老朋友有的快20年没见了,他发现朋友变了,“变乖了”,“现在大家都不愤怒了。年纪大了,脾气收敛了,变得可爱也不错。”
作为国内顶级音乐制作人,张亚东做流行歌、做乐队,也做电影配乐和电子乐,曾合作过的歌手包括窦唯、王菲、朴树、莫文蔚、李宇春……但他从不跟任何一个圈子过从甚密,大家都是互相礼貌,很尊重,“我觉得自己是疏离的,我做流行音乐但我不属于那个圈子,所以很尴尬,但正是这种尴尬让我保持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