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秀过后,真正的音乐人能留下几个
9月8日,“鸟巢”一片红海,华晨宇成为在这里连开两场演唱会的第一个90后,9万多人的场馆,上座率几乎百分之百。此时,距离他23岁时从《快乐男声》胜出,不过5年。
9月15日,华晨宇在《明日之子》第二季总决赛的舞台上,作为“星推官”,目送自己赛道的田最终获得第二名。也许是巧合,20岁的田那天穿的也是一身红色。
无论“评委”“导师”“星推官”,还是“分贝值”“点赞量”“转发量”,选秀节目的专有名词总是随着代际更新不断变化,不变的,是台上的人永远年轻。华晨宇回忆起自己高中时在电脑上看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鸟巢”给他的唯一印象就是很大――大到和自己没什么关系。田的记忆就更浅了,毕竟那时候他才10岁。
北京郊区的某处影视园,9月15日深夜11点,刚刚结束直播的华晨宇和田,坐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面前接受独家专访,但显然,他们自己就能聊起来。持续了3个多月的比赛宣告结束,华晨宇还是华晨宇,田的未来却将有所不同。
两天睡了不到10小时的田,此刻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加上“大哥”华晨宇的微信,此前因为怕影响比赛,华晨宇坚决不给选手自己的微信号。今夜之后,他们将成为微信好友。
华晨宇坦言,会选择和自己相像的选手。作为“前辈”,他注视田的目光有些“慈祥”,事实上,他们也的确有着相似的经历。
1990年,华晨宇出生于湖北十堰,父亲忙于工作,从小他就习惯一个人待着,害怕人群;1998年,田出生于辽宁铁岭,从小在姥姥家长大,妈妈工作很忙,只有周末才会接他回家。小学时,田遭遇了校园霸凌,加重了他独来独往的性格;到了高中,他的体重增长到180斤,走到哪里都被同学嘲笑,“男生不跟我玩,女生也不喜欢我”。
11岁的时候,华晨宇写了人生中第一首曲子,没有歌词,只是旋律,灰暗而疯狂,经常一个人在家弹,似乎找到了情绪的发泄口。田说:“我就是喜欢音乐,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音乐是我情感的一个通道和出口。”
田第一次知道华晨宇,是在2013年《快乐男声》,“当时他穿了一身苏格兰风格的衣服,又蹦又唱”,那年他初一;听到华晨宇唱了一首张国荣的《我》,“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田好像看到了自己,不过绝对没想到会坐在一起接受采访。
华晨宇的公众形象,一直是在音乐道路上特立独行,但当“升级”到了“星推官”,他觉得应该尊重其他人的想法。“以前我什么都不考虑,人和事,基本不会想太多,只考虑自己开不开心就好。现在我需要跟选手们交流,需要了解他们,也希望他们能够在短时间之内了解我”。
最初只是觉得田和自己心性上的相似,在音乐上尚未真正统一,在挑剔的华晨宇眼中,后者才是最关键的。此前在节目中,他曾直言某位选手乐理知识太差,“再天才的人也需要基础”,田的努力符合华晨宇的期待。
为了参加《明日之子》,田报了4次名,过程十分坎坷,辗转上海南京长沙,不断被通知“请耐心等待”。刚开始上台唱歌,大多数时候,田都闭着眼睛唱;候场时,他会跟现场总导演何炅请示:“我可以去上个厕所吗?”
不过,年轻人总是会畅想的。华晨宇想过,早在《快乐男声》海选时,他就说:“我想拿奖,只要是奖都可以。”田也想过:“万一我拿了冠军呢?”但他马上又否定了:“应该拿不到……我没有学过乐器,音乐基础薄弱,最开始练和声,其他人练几十遍就熟悉了,我把那段和声剪下来,每天循环听300多遍,一直到上场比赛。”
田本想让爸妈到现场看自己的演出,但一直在纠结,最后直到决赛也没有邀请,“如果之前邀请他们来,那场可能是我最后一场,多不好;到了总决赛,我又想,比赛结束我不能去陪他们,他们要自己回酒店,第二天又坐车回家……所以,还是让他们在家看吧,还能顺便帮我点赞”。
华晨宇说,音乐对自己而言是一个爱好,也不排斥转行的可能。“人的一生是很漫长的,你可以做很多有意义或者你觉得对的事情。我不想被框死,说华晨宇好像就是为音乐而生,其实我没有大家说得那么神圣。只是在当下,我在做音乐,就尽力把它做到最好。”
《明日之子》第二季的另一位“星推官”李宇春,是2005年《超级女声》全国总冠军。13年前,21岁的她凭借352万条短信,成了中国第一个民选偶像。她的同年,有的嫁为人妇,有的泯然众人,关于她叛逆、中性的争议不断,但李宇春没有停止前行。